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众说 明年如何理性留学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内容
众说 明年如何理性留学
明年如何理性留学
众说
明年如何理性留学
专家支招全球新冠蔓延下的留学规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实习生 张释珍
来源: | (2020-11-30  05版)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随着新一届准留学生进入留学备战冲刺阶段,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各种疑虑声也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局势日趋复杂,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和高校毕业生人数均创新高,使得2021年留学申请季形势难料、竞争激烈、决策艰难。还要不要留学?去哪里留学?如何规划?

还要不要留学

    调查显示:目前仅少数人取消留学计划

关于要不要留学,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传播学系2017级学生龙珠前段时间和家长产生了分歧。考虑到国外安全因素,父母建议她放弃留学,在国内读研。但“已经为出国留学准备了一两年,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和金钱”的龙珠却想“出国见见世面,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学习一些更先进的知识提升自己。如果现在放弃出国,我会很后悔。”最近她已经紧锣密鼓地准备好了各种留学材料,只待最后一击。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五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秘书长印凯的讲话也回应了这一疑问。他说:“当前我国的留学人数总量的基本盘和留学市场的刚需没有变。我们做过一个调研,90%的同学没有放弃留学,还是希望走出去。”

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在11月发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报告显示,中国仅有4%的受访者表示将取消留学计划,48%希望推迟留学,6%考虑改换留学目的国。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龙珠并没有感觉留学申请的竞争在减少。从5月开始,她就抢不到托福的考位,“每次官网一放考位瞬间就被抢完了”。龙珠只能找“黄牛党”帮忙抢。在她看来,“很多人确实可能会考虑到出国有不安全的因素,但不少人也不愿意放弃。”

印凯解释,不少人是出于对国外教育认同而选择留学,新冠肺炎疫情是暂时的,但留学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所以这些人并不会放弃;同时,一些在国内就读民办(国际)学校的学生无法衔接高考,也会留学;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有志向的青年人是从未来发展的全球化核心竞争能力方面考虑,也依旧会选择留学。

而对于大多数不打算取消留学计划的同学,接下来则是需要考虑如何应对当下留学的“变数”。印凯认为,“变数是今后选择留学国别和院校专业需要更理智”。

去哪里留学

专家建议:多国别申请

在留学国别选择方面,美国一直在留学生心中占据重要位置。11月,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开放门户报告》显示,2019至2020学年,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地,美国共有37.2万名中国大陆学生。

不过当下一些原本中意美国的准留学生心里颇有疑虑。之前一直打算去美国留学的龙珠,现在也着手申请英国、新加坡等地的学校。

谈及美国留学趋势,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目前舆论对于美国留学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疫情影响和中美关系上,但他认为这两点最终并不会动摇美国留学的主流地位。

桑澎表示,疫情是有时效性的,未来会恢复正常,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留学目的国的同学会是少数,可能有些人会选择推迟留学。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自费留学家庭来说,国际关系的变化对留学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公派留学上。从历史的角度看,中美关系反反复复,美国对一些敏感专业留学生的限制也并非最近才有,但总体而言美国学校对留学生一直都持积极态度,疫情期间对签证的限制也非只针对中国。他认为,留学家庭的经济因素更有可能成为影响选择留学美国的重要原因,考虑到这一点,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可能是“性价比”之选。

放眼全球留学市场,中国留学生还可能选择哪里?在第五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的圆桌讨论中,来自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不同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士,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教育特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文泉直言:“疫情影响非常广泛,但最重要的是欧美政策变化很大,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放眼世界,想要找一个教学质量好,英语授课的国家。”作为回应,另外几位嘉宾和熟知美国高等教育的圆桌论坛主持人本·尼克森也分享了各自所代表国家的高校为抗击疫情、保护留学生而作出的努力。

当下选择留学目的国确实需要全面考虑。对此印凯提出两点原则性建议:首先考虑教育资源优质、经济发达的国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对号入座选择学校和专业;此外,建议当下多国别申请,未来视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再决定最后去哪里。

如何理性规划留学

长远规划,切勿攀比

印凯建议家长不必焦虑,应理性地规划留学。

首先,要对当前形势有一个客观、积极、正确的研判;第二,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来进行规划,不要盲目攀比。特别是他注意到有不少家长在督促孩子冲刺美国藤校、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等,甚至出现一些“过度包装”的情况,对此他表示,留学应该是一个长期规划,本科阶段未必上名校,对专业的兴趣最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业而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科阶段有了在境外留学的经历,研究生阶段的申请完全可能提升到世界顶尖的名校,这是普遍共识。而通过“过度包装”,即使勉强挤进名校也不一定能跟上它的节奏,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他认为,准备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国外高校往往看中的是孩子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社会沟通等能力,以及公益心等方面的素养”。印凯建议,与其当下为了冲刺名校而进行突击式的“背景提升”,不如让孩子尽早选定一样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去做,在某一方面长期坚持作出亮点。

此外,印凯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反映出留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除了学业准备,家长也必须帮助孩子做好日常生活方面的准备,包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独立生活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理财能力,等等。

“留学不是简单的金钱投资,而塑造孩子的未来,需要长期规划。”印凯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如果是觉得国外拿文凭容易而选择留学,现在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实习生 张释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1-2014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